致敬抗疫先进,铭记光辉事迹(三)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5-25 作者:
4月26日,甘肃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兰州召开,我省交通运输行业多个集体和个人受表彰。
“甘肃交通运输”微信公众号特推出他们的先进事迹,向这些舍生忘死的勇士致敬,铭记那些感人至深的光辉事迹。
窦鹏军 榆中县路政大队大队长
柳沟河高速公路口位于榆中县和平镇,是兰州市重要的交通枢纽点,车流量巨大,尽管在疫情期间,每天通过的车辆仍然高达2000-3000辆,被检查乘客约4000-9000人,人员来自天南地北,危险系数极高,疫情防控任务繁重棘手。2020年1月23日,窦鹏军带领执法人员赶赴柳沟河高速公路出口卡口点执勤巡查,迅速构筑起榆中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面对防护服、护目镜、口罩等防护设备短缺,救灾帐篷无法足额保障的不利因素,在近零下20度的气温下,窦鹏军让其他同志轮流上岗,自己则每天坚守卡口点16小时以上,连续10天“连轴转”,从没回过家,饿了就吃方便面,实在太累了就蜷缩在车里睡一觉。2月2日,正值农历正月初九,窦鹏军由于过于劳累引起晕厥,在医院进行简单治疗后,又马上赶往卡口点,全身心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中。
疫情防控期间他丝毫不懈怠,始终坚守岗位,恪守尽职,迎难而上,忠诚履职。他时刻强调:“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困难的时候就要带好头。只要能防控好疫情,再苦再累我也会坚持。”
李大忠 武威市凉州区公路建设养护站养护工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李大忠积极投身疫情防控交通检疫工作,承担了G30高速武威出入口疫情防疫工作,在高速出入口按要求设立疫情检测站,搭建好消毒点、测温点、留观室等,于农历除夕便开始了疫情防控工作,连续一个月,坚持每天8小时值班,风雪无阻坚守在检疫岗位一线,发挥了宣传员、战斗员、冲锋员的作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树立了榜样。
高速出入口每天进出交通流量大,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李大忠采取“四严格、四确保”工作法,即严格消毒、严格检测、严格登记、严格程序;确保车辆及公共区域全覆盖、确保发热人员及时移交处置、确保省外、疫区人员及时交办、确保活禽及野生动物及时处置。同时,根据人员来源地不同,采取“确认、反馈、面对面”的措施,对外来人员确认信息后,及时反馈疫防办、镇、街道社区,由镇、社区等当面接领并落实留观14 天。用一丝不苟、严谨苛刻、极度耐心的工作态度,切断了疫情通过交通传播的途径。
张国录 白银市白银区公路养护站副站长
疫情蔓延打乱了春运工作部署,面对复杂的防控形势,张国录第一时间组织带领人员到白银汽车站、各项目部交通场站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从检票、进站、安检、侯车、中转等易聚集环节的疫情防控提示,到交通工具通风消毒,再到司乘人员体温检测,佩戴口罩,“一米线”、“扫码出入”等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张国录累计出勤132人次,检测车辆800余车次,检测乘客1万余人次,安全监测发送旅客4万余人次。
在一线开展全区农村公路保障畅通工作中,张国录和同事一起抓细抓小抓实,督促企业落实疫情管控主体责任,保障了蔬菜等生活物资运输车辆在县乡道安全畅通。道路运输行业复工复产后,张国录又投入到检查车辆技术状况、车辆清洁消毒设施设备,全面排查各道路运输企业、汽车客运站管理人员、驾驶员、从业人员动向和健康状况的紧张工作中,只为践行保障群众安全畅通出行的交通人使命。
张玉平 陇南市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副站长
疫情发生后,张玉平结合实际制定了行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建立健全行业防控机制,迅速安排各项防控工作,组建“全市交通运输疫情防控工作群”,加强动态掌握、工作交流和信息反馈。从“一断三不断”、“三不一优先”政策的把握落实,到检疫站点的规范设置,红外测温仪、信息登录小程序的使用,张玉平都仔细向抗疫防疫人员认真讲解,甚至亲自示范,极大增强了一线抗疫人员的信心和依法依规抗疫的意识。
疫情防控转入常态化后,张玉平多次组织人员对全市“两站一场”疫情防控工作开展督导检查,督促各交通运输企业严格落实客运场站和站内交通运输工具的消毒、通风、卫生清洁、从业人员个人防护等各项防控措施,实行旅客信息登记、体温检测、健康码查验100%全覆盖,为外防疫情输入作出了积极贡献。
马秋英 省定西高速公路处专职纪检监察员
疫情防控战在陇原大地打响。马秋英主动请缨,加入疫情防控党员突击队,她同值班人员一边详细排查本单位职工及家人健康情况,一边带头学习宣传防控知识,通过微信群、钉钉群等渠道推送温馨提示、防疫知识和实时疫情情况,并制作H5动画宣传职工群众在疫情防控斗争中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引导公众科学有序应对疫情。
马秋英多次深入收费站点一线,为值守人员普及疫情防控知识,监督落实应急物资的采购和分发;安排在高速公路沿线、收费站、服务区等场所悬挂宣传横幅、电子情报板滚动播放宣传标语、宣传栏张贴图表,营造疫情防控的良好氛围;协调组建定西高速公路处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定时定点对收费车道、票厅、办公室、CPC卡进行酒精消毒。
一个多月来,她来回奔波、从早到晚,白天把全部心思放在疫情防控上,担心错过预警信息,手机片刻也不敢离身;晚上做好第二天的饭菜弥补无法顾及家里老人和女儿的愧疚。她说,在这场“战疫”工作中,无数人坚守岗位、默默付出,共同奏响了抗击疫情最强音,作为党员干部,就要为这个单位和职工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