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合肥市“四个全面”铺好“幸福乡村路”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5-07 作者:

  科学安排,因地制宜,全面建设好农村公路。坚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使农村公路建设与优化城镇布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农民安全便捷出行相适应。实施县乡道升级改造工程,提高二、三级公路所占比例;确保新改建农村公路等级符合公路技术标准,同步建设交通安全、排水和生命安全防护设施和危桥改造,确保“建成一条、达标一条”;目前,已实现所有乡镇通达二级公路,所有行政村(农村社区)和较大自然村(20户以上)道路具备双车通行条件,农村道路畅通工程总计实施12504公里,并已完成对520公里乡道进行畅通升级改造,农村公路危桥总数逐年下降,新改建农村公路一次交工验收合格率达到97%以上,重大及以上安全责任事故得到有效遏制,较大和一般事故明显下降。

  保障体制,规范管理,全面管理好农村公路。一是制定出台《合肥市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全面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工程,由县级人民政府、乡级人民政府、村(居)民委员主要分别担任县、乡、村三级路长,设立多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县、乡两级路长办公室,按照每60-80公里配备1名乡村道路专管员,招募乡村道路专管员并经培训上岗,截止目前,招募培训上岗407名乡村道路专管员。二是推进第三方巡查,通过公开招标,选择10家甲级监理、检测单位,分派至各县(市)驻点开展第三方巡查巡检,按照“政府监督、业主管理、社会监理、企业自检、第三方巡查”的要求,建立五级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责任追究制、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履行农村公路建设工序和工程验收程序。

  专群结合,有路必养,全面养护好农村公路。建立健全“县为主体、行业指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养护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县级人民政府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乡镇人民政府、村委会和村民的作用。不断加大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投入,加大预防性养护和大中修工程实施力度,建立健全适应本地特点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系,积极推广废旧路面材料、建筑垃圾等废物循环利用技术。加快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信息化步伐,加强路况检测人员培训,科学确定和实施养护计划,努力提升养护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益。目前,已实现农村公路列养率和常态化养护率均达到100%,路面技术状况指数逐年上升。

  城乡结合,统筹发展,全面运营好农村公路。坚持“城乡统筹、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客货并举、运邮结合”总体思路,加快完善农村公路运输服务网络。建立农村客运班线通行条件联合审核机制。加快淘汰老旧农村客运车辆,全面提升农村客运班线车辆综合性能。强化驾售人员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制定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方案,成熟一条开通一条,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在镇域内发展镇村公交。进一步完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和信息系统建设,目前,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客车比例已达到100%。按照“多站合一、资源共享”的模式,共同推进农村物流节点体系建设,逐步改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条件,大力推进农村物流中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