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平顶山市交通运输局念好“四字诀” 抓好“四着力” 以高水平安全服务交通运输事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 河南省交通运输厅 >发布时间:2024-01-06 作者:佚名

  2023年,平顶山市交通运输系统在2023年度安全生产综合评价全省交通运输系统中排名第一,典型做法在2024年省交通工作会议上做交流发言。

  一是在“勤”字上下功夫,着力健全机制。更加注重权力、责任、制度协调一致,强化三维联动。勤部署,坚持“重要任务一把手亲自部署、重点时段安委办专题安排、安全生产一月两调度”,把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与安全这个“头等大事”统筹起来。坚持逢会必讲安全,全年召开26次党组(扩大)会研究安全生产工作,及时研究解决重点问题。勤调度,按照“13710”工作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燃气消防、防灾减灾等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省厅重要决策部署,组织召开28次监管平台运行及重点任务推进调度会,确保各项工作在基层落地生根,见行见效。勤督导,市局成立10个督导组,采取四不两直工作法,带头深入县区、企业督导20余次,现场交办问题33条,切实推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三管三必须”责任落到实处。

  二是在“严”字上下功夫,着力严管严治。更加注重落实安全生产各项决策部署,始终保持严管重罚的高压态势。严培训,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以会代训等方式,培训“两客一危”企业“两类”人员1000余名,培训交通从业人员2400余人次。聚焦防灾减灾日、消防宣传月,组织应急培训33场次,开展应急演练39场次,印发防灾减灾等宣传册1.4万余份,不仅强化了一线从业者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而且营造了“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良好氛围。严整治,开展拉网式、起底式安全生产隐患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治,对行业所有领域、所有相关人员全覆盖,共发现一般隐患1075个,重大事故隐患23个,下发事故案例警示提醒、问题通报和约谈通知书32份,通报企业46家,约谈相关县区和企业8次,帮扶指导责任单位把各类隐患整改完毕。严打击,严厉打击超限超载、非法改装、关闭动态监控等违规行为,共查处超限超载车辆1099台,卸货3.5万吨,处罚源头企业39家。查扣违规客运车辆1200余台次,清理非公路标牌700余处、占道经营12000余处,不仅有效维护了交通运输安全生产,而且净化了市场秩序。

  三是在“快”字上下功夫,着力以快制胜。更加注重由工作的确定性应对风险的不确定性,让工作“快一秒”保障平安“多一分”。平台处置快,充分发挥平台实时监管、快速防范的科技治安效能,完善运用普货车辆2G升4G动态管理、企业双重预防、部门分级分类监管等功能模块,建立“每日一简报、每周一通报、半月一调度、月末一排名”工作机制,对违规信息较多的35家(次)企业、126台次车辆开展入企执法检查,4个县(市、区)被提醒警示,车辆技术等级评定超期、车辆审验过期且有运行记录、超速疲劳驾驶等问题得到有效遏制,整体成效明显。我市有9个月违规告警车占比最低、8个月问题核查处理率最高,通报表扬40家无违规告警“两客一危”企业,我市占12家、占比30%。应急行动快,建立抢险队伍“30分钟首批出动、1小时全部出动”应急行动机制,组织39场次防汛桌面指挥、实地抢险保通、水上救援、行业消防等演练,强队伍、固基础,有效防范应对强降雨过程和冬季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专项治理快,实施普通公路安全精细化提升工程,处置隐患里程265公里,新建及修复路侧波形护栏3.2万米,增设中央分隔带2600米,新增交通标志、警示灯、警示柱等8472套(个),不断夯实公路基础设施本质安全水平。

  四是在“联”字上下功夫,着力同频共振。更加注重联合联动,合力画好安全生产同心圆。部门联动,建立政府主导、公安交通联合执法机制,与洛阳、漯河及本地公安交警部门开展暑期交通安全、“治超”等联合行动,以部门联勤提高执法效力,以部门联动提升执法合力,实现安全生产联合执法制度化、常态化。上下联动,采取“领导+专家+执法”方式,组织多轮县(市、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异地交叉互检,既防止管理“灯下黑”,又提供学习交流平台,促进治理能力和水平提升。政纪联动,与驻局纪检监察组协同发力,联合开展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情况专项监督检查,因重点工作执行不力、造成不良后果的,党纪政纪处分9人,形成大抓安全、严抓落实的浓厚氛围。政企联动,开展“开门评执法”、“联百企驻百站”一对一式送法上门、执法人员与出租车驾驶员角色互换等活动,推行“轻微不罚,首违免罚”柔性执法,交通安全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打造公平、公正的交通运输行业法治氛围。


原文链接:http://jtyst.henan.gov.cn/2024/01-04/287902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