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路架桥贯八闽 党旗飘扬绘新卷
来源: 福建省交通运输厅 >发布时间:2023-12-25 作者:佚名
参与台风灾后抢险。
建设中的垄边大桥。
项目名片
政和杨源至永定高速公路德化段工程项目(简称政永项目)是《福建省高速公路网规划(2016—2030年)》中“六纵十横”主骨架的第四纵,对完善福建省高速公路网布局、加强福州大都市圈与厦漳泉都市圈内陆交通联系、促进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国防交通保障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项目在福建省内高速公路建设领域首次探索了市县合作的建设模式,概算总投资约67.43亿元。
政永高速德化段全长约40公里,起于德化县水口镇湖坂村,经南埕镇、龙门滩镇、雷峰镇、浔中镇,止于德化枢纽互通,与厦沙高速相连,按双向4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时速100公里,设4处互通、3处收费站及1处服务区。
“项目始终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项目高质量发展,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将支部建在工地上,让党旗飘扬在岗位上,助推各项工作顺利进行。”泉州德化政永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临时党支部书记胡天海说。
政永项目自建设伊始便坚持党建引领,严格按照福建省高速公路建设总指挥部“6432”工地党建工作模式创建体系开展工地基层党建工作,不断深化“六有”强基础,勇于“四亮”展形象,围绕“三化”增动力,落实“双融”促成长,彰显“创品牌、强阵地、聚合力、绘蓝图”四大特色,强化领导力、营造好氛围、吹响“集结号”、谱写新篇章,实现高品质党建引领高质量建设的良好发展局面。
打造特色党建品牌 强化领导力
开展重阳慰问活动。
放眼项目建设现场,一句句红色标语、一面面红色旗帜已融入工地背景,与现场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相得益彰。政永项目全力打造工地党建特色品牌,强化支部领导力,坚持用“党建红”引领项目建设,在质量管理、安全管控、进度统筹、绿色环保等方面跑出“加速度”。
“项目认真落实《福建省高速公路工地党建标准化指南》要求,创新党建模式应用,积极打造项目特色党建品牌,实现党建工作与项目建设深度融合。”泉州德化政永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金柳说。
政永项目各参建单位临时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紧紧围绕党建与工程、管理、安全、文化等深度融合,积极打造政永特色党建品牌,擦亮精神底色,有力保障品质工程建设,为项目建设持续发力,为服务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据了解,项目公司党支部深化融合发展,聚力“党建﹢”特色品牌。深入创新实践党建模式应用,成立以项目公司为核心的“1﹢N”党建联盟,通过不定期召开支部联席会议,汲取各方意见建议,推进各项工程建设,不断刷新项目建设“进度条”。探索“党建﹢质量”“党建﹢安全”“党建﹢文化”等工作方法,将工地党建与工程建设管理紧密结合,编织“红色网格”,锻造“红色引擎”,充分发挥党支部和党员在项目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强化党的领导力。通过“党员先锋岗”“党员先锋队”“青年突击队”“党员责任区”等传统载体,激发党员干事创业热情;通过“师带徒”“党建联盟路地共建邻里服务站”等特色载体,促进青年、党员成长。
同时,项目党支部强化支部共建,打造六个“第一”。政永项目3个合同段承建单位同属福建第一公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福建第一公路集团),3个项目临时党支部围绕支部建设、廉政建设、安全生产、双培双创、攻坚创新、路地共建等方面提出六个“第一”(即贯彻“第一”议题、廉政“第一”建设、安全“第一”责任、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党建“第一”融合)特色党建品牌,成功破解了制度、组织、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难题。今年5月,以政永项目为载体提出的《围绕六个“第一”,谱写“一路”篇章》党建工作案例获评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工程建设企业党建工作优秀案例”。
在建设过程中,政永项目积极践行福建省高速公路建设总指挥部“6432”工地党建工作模式,深入推进“红色工地”建设,结合“六有”建设要求,组织成立临时党支部5个,全面管理党员54名。通过项目公司临时党支部,深化党建大联盟,开展联学联建,做到互补互促,实现共进共赢。
政永高速(德化段)党群服务中心。
开展应急演练。
建设工地党建阵地 营造好氛围
“入驻政永项目以来,我们不断探索工地党建标准化建设,积极营造良好的工地党建氛围。”福建第一公路集团第一区域公司党支部副书记张根说。
项目各党支部成立以来,坚持筑牢红色堡垒,持续深化工地党建标准化建设,先后建设党员活动室5个、一线工点党员活动场所4个、党群服务中心1个,不断完善阵地建设,激发党建活力,筑牢战斗堡垒。
今年12月21日,政永高速(德化段)党群服务中心正式启用,“旧貌换新颜,‘精神粮仓’终于落成了。”望着几经修缮终于竣工启用的党群服务中心,项目A2合同段临时党支部书记林志灵感慨万千。
项目公司高度重视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突出展现党建引领项目建设,营造党建宣传的良好氛围。项目以“永临结合”、服务乡村振兴和跨镇联建为抓手,与南埕镇党委、政府联合,在南埕镇共建政永高速(德化段)党群服务中心。该党群服务中心原身为德化县南埕镇南埕村旧供销社粮库,该粮库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昔日街区人头攒动,承载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时过境迁,随着粮储政策的变化,只留下鞠为茂草的“老粮库”。经过修缮和加固,旧粮库变身党组织宣传阵地,传播工地党建“好声音”。
党群服务中心由政永高速A2合同段承建,建筑面积约302平方米,从筹建到启用共历时9个多月。据了解,该中心建设模块分为党建引领、培根铸魂,项目引擎、助推经济,艰苦创业、辉煌历程,红色传承、守正创新,跨镇联建、乡村振兴5个部分,介绍了工地党建指导思想、项目概况、项目助推乡村振兴实效、福建第一公路集团、德化红色文化和德化县东部片区跨镇联建等内容,突出党建引领助力乡村振兴,并展销当地农特产品,提供线上购买德化陶瓷、特色农副产品等商品的链接,宣传地方特色、促进消费。
值得一提的是,施工改造秉持“新旧共生”原则,尊重历史建筑的原真性。项目团队对建筑整体进行加固、刷漆防腐,最大限度保留老建筑的历史痕迹,对建筑内部进行科学合理布局,赋予其全新的生命活力。
昔日的“物质粮仓”变身为“精神粮仓”,今后将成为工地党支部宣传惠民政策的新阵地,有效激活党群服务中心“红色磁场”,丰富党群生活,融洽党群关系,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
探索实践“党建﹢”融合 吹响“集结号”
以工代赈,聘用项目沿线群众参与建设。
工地党建标语。
针对项目点多、线长等特点,项目公司对3个项目部基层党组织进行大胆探索创新,以“一带三”设立了3个项目部临时党支部,要求党员分别挂点工区与班组,激励党员带头,引入“四新”技术,开展质量通病治理研究,组建“质量QC攻坚小组”,破解困扰和影响工程项目建设的难题,发挥项目临时党支部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作为省级重点项目,政永项目建设涉及人数超过3000人。项目将工地党建与工地建设相结合,抽调党员骨干,开展“红色工地”创建活动,充分探索“党建﹢”模式,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红色动力”,凝聚力量。
探索实践“党建﹢质量”融合,促进党建工作与质量管理工作同向聚力。项目按照建设绿色公路、品质工程要求,充分发挥“党员先锋队”“青年突击队”作用,全体党员、青年带头争做质量检测员、质量监督员、技术攻坚先锋,聚焦重点工程环节,加强过程管控、“四新”技术应用、监督检查,全面把控工程质量,全力打造平安百年品质工程。为提升箱型墩墩身养护效率、节约水资源,A3标由党员带头开展技术攻坚,自主开发了箱型墩墩身养护App控制系统,实现远程智慧喷淋养护,在提升养护效果的同时,减少水资源浪费。
探索实践“党建﹢安全”融合,促进党建工作与安全管理工作同频共振。党员带头落实规范化施工、精细化管理和安全质量生产理念,发挥党组织优势,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先后组织各类宣传活动15次、讲座9次、技能培训4次、大型应急救援演练1次,以多种形式促进活动效果,实现党建工作与安全管理工作融合互促,营造了“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浓厚氛围,筑牢安全生产防线,推动安全生产工作迈上新台阶。
探索实践“党建﹢文化”融合,促进党建工作与文化工作同心发力。为提高党员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激发党员身份意识,项目各党支部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常态化开展服务进工地活动,关爱工地党员和工人,激发干事创业积极性。同时,搭建干事平台,设置工地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调动党员创先争优主动性;开展劳动竞赛和技能比武活动,以赛促学、以赛促干,进一步激发广大建设者的工作热情,让参建人员同心发力。
通过“党建﹢质量”“党建﹢安全”“党建﹢文化”等“党建﹢”模式,凝聚起了全体参建人员的智慧和力量,吹响了项目拼进度、保安全、提质量、展文化的“集结号”,助推项目建设安全顺利开展。
服务乡村振兴 谱写新篇章
“这里是未来的观景平台,游客来石牛山服务区,不仅能一览桃花岛风光,还能到南埕镇游玩。”A1合同段项目经理吴芳远介绍。
政永项目各党支部积极开展结对共建、助学助老、联防联动等活动。项目公司结合实际制定下发《政和杨源至永定高速公路德化段工程服务乡村振兴实施方案》,统筹谋划,以做好“六个预留”、做实“七个结合”,助力乡村振兴取得实效。
做好“六个预留”,助力乡村持续发展。项目超前谋划,计划建设开放式服务区。结合服务区临近桃仙溪景区(桃花岛)实际,预留观景平台,并配备休憩设施,打造休闲驿站,预留潜在商业副中心,带动南埕等乡镇经济发展;互通及主要便道道口预留场地,与县交通运输局合作,发展道口经济。同时,加强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建设,立足德化县特色产业,谋划畅通陶瓷、农产品、石牛山旅游等特色便捷通道。
做实“七个结合”,积极推广以工代赈。立足“永临结合”,施工便道与当地路网建设相结合,计划建设便道44条,纳入“四好农村路”建设,实现“大路带小路”,扩容提质加密农村交通网;项目驻地建设与当地闲置建筑改造利用相结合,盘活沿线乡镇闲置资源。项目部、工区、班组驻地等办公场地均租用当地学校、酒店、村部等空置用房,按标准化要求进行改造、加固、装修、平整、绿化,每年为当地增收近200万元;简易用工与当地村民就业相结合,按照应用尽用、能用尽用、就近用工原则,解决当地群众务工需求,帮助当地群众实现就近务工、就业增收,累计招聘51名德化当地群众到后勤岗位工作,每年增加当地群众务工收入281万元左右;项目部食堂消费与当地农特产品直销相结合,A1、A2合同段联合设置邻里服务站,作为农特产品采购点,每年向当地购买土豆、青菜、豆子等农副产品9200余斤,为当地群众增收200余万元;积极参与当地抢险救灾。
公路成网,畅通经济发展血脉。作为世界陶瓷之都,2022年德化县陶瓷业产值突破500亿元,实现11.7%的高速增长。德化县旅游资源丰富,九仙山、云龙谷等自然风光旖旎,项目沿线还有德化县岱仙湖水利风景区、红色教育基地、被誉为华东第一瀑的岱仙瀑布、4A级景区石牛山旅游度假区、石龙溪漂流……政永项目建成后,将加强县域东、西两条旅游线路交通联系,提高出行效率,为德化县进一步融合西半片旅游路线、带动东半片沿线旅游产业注入发展动力,为县域旅游资源点连片开发、链式发展构建骨架,为德化县经济社会发展打造良好的交通平台,对带动沿线村民增收致富以及有效助力乡村振兴有着积极促进作用。
修一条路,造福一方百姓。项目建成后,不仅将成为泉州对外交通的又一大动脉,助力德化成为闽中地区重要交通枢纽,还对促进沿线旅游资源开发、经济社会发展、形成福厦泉“1.5小时交通经济圈”等具有重要意义。
(郑帅广 张建忠 汤祖杰 余支福 檀署忠 李朝兴 本版图片由 政永项目 提供)
原文链接:http://jtyst.fujian.gov.cn/zwgk/jtyw/mtsy/202312/t20231225_6366767.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