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四季度|重要进展!一起来“桥”
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 >发布时间:2023-12-17 作者:佚名
年底施工黄金期
各大项目刷进度
南湛高速平陆运河旧州特大桥
上横高速西津郁江特大桥
双双传来重要进展
小伙伴们
快来一起“云监工”
↓↓↓
平陆运河旧州特大桥完成拱肋主弦管管内混凝土灌注
12月8日,世界最大拱肋整体提升跨径和吨位的钢管混凝土拱桥——平陆运河旧州特大桥顺利完成最后一根拱肋主弦管管内混凝土灌注。至此,该桥8根拱肋主弦管全部完成管内混凝土灌注,大桥即将进入格子梁吊装施工阶段。
平陆运河旧州特大桥。
平陆运河旧州特大桥位于钦州市灵山县,主桥跨越平陆运河,引桥跨越出海通道黎钦铁路。该桥全长525米,主桥为跨径260米的下承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共8根主弦管,管内混凝土采用C50自密实补偿收缩混凝土,全桥共计灌注量约1901立方米,分五次灌注。
平陆运河旧州特大桥拱肋管内混凝土灌注夜间施工。
管内混凝土灌注是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施工的重要环节,灌注质量直接影响大桥安全受力状态及后期使用效果。建设团队多次召开技术研讨会,对混凝土配合比、机械组合、泵送方法、检验方法等内容进行技术交底。
作业人员合力安装混凝土泵送管道。
灌注期间,建设团队严格把控混凝土配合比,保证混凝土各项性能达到最佳状态。同时,联合高校科研团队及第三方检测单位,利用全自动测量机器人等高精度全自动测量仪器,在灌注阶段对拱肋横桥向变形、拱肋变形、拱座位移、结构受力进行实时监测,实时进行温度修正后和理论计算值比较,全程做好技术跟踪和动态反馈,保证灌注施工中拱肋形变和受力处在稳定的状态。
试验检测人员检测混凝土拓展度。
随着该桥拱肋主弦管管内混凝土灌注的不断推进,拱肋重量和受力不断增加,每完成左右幅各一根主弦管混凝土灌注,建设团队要对拱座临时系杆进行张拉,以保持拱肋的受力平衡。建设团队在拱肋整体提升智能张拉系统的基础上,结合BIM应用技术,进一步优化和完善自主研发的“平陆运河旧州特大桥数字孪生智能显控系统”。该系统通过与多源感知系统联通,对主拱、拱座等结构的位移、应力等要素的实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监控,从而实现该桥智能化建造,保证工程整体质量和安全。
(图文/罗雄鹰)
西津郁江特大桥主跨合龙
12月10日,上横高速西津郁江特大桥主跨顺利合龙,郁江两岸提前110天成功“牵手”, 为上横高速全线顺利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
西津郁江特大桥是上横高速一期工程全线唯一控制性工程,桥梁全长1190米,主桥长680米,主跨400米,桥面宽31.5米,是广西最大跨度的边、主跨合龙形式的双塔双索面混合—组合梁斜拉桥,设计为双向4车道,速度120公里/小时。其中,桥梁边跨为支架现浇混凝土梁,次边跨、中跨为钢混叠合梁,全桥总用钢量约为6800吨。
自西津郁江特大桥开工建设以来,项目建设团队科学统筹、精心安排,持续强化技术攻坚,对钢围堰内支撑采用类“米”字形设计形式,避免了内支撑与塔柱的位置冲突,极大地提升了墩身与承台之间的工序转换工效;采用半边水下清淤封底半边干作业清淤封底工艺,有效提高了复杂地质工况下钢围堰清淤工效,这也是国内10米以上水深超千平方级深大钢板桩围堰首次采用;对主塔塔身采用全自动液压爬模系统进行施工,并采用“养护水净化工艺+智能喷淋养护系统+智能爬模”进行喷淋养护,有效提升了主塔混凝土的品质,该系统为广西超百米异型高墩首次采用;针对西津郁江特大桥次边跨、中跨钢混组合梁结构形式,创新采用一种钢梁边、主跨不平衡悬拼施工工艺,确保主桥合龙精度控制在毫米级,该工艺在广西属于业内首次。
在全体建设者的共同努力下,项目先后克服主跨钢箱梁现场拼装难、焊接质量和变形控制难、多工序交叉施工难和工艺复杂等诸多困难,高效完成深水桩基施工、深大钢板装围堰、承台封底、主塔封顶和边跨合龙等关键节点,最终实现全桥毫米级高精度合龙目标,合龙工期较计划提前了110天。
(供稿/南宁高速公路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广西上横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原文链接:http://jtt.gxzf.gov.cn/xwdt/zwxmtxx/t17597866.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