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定南:落实“四个强化” 纵深推进治超工作
来源: 江西省交通运输厅 >发布时间:2023-12-17 作者:佚名
近年来,定南县着力落实“四个强化”,一体推进路面治超、科技治超、源头治理、信用治超,深入开展“织网”行动,努力推动治超工作由“部门行为”向“政府行为”“单兵作战”向“联合作战”“人海战术”向“科技治理”转变。全县超限超载率基本控制在0.5%内,一般道路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31.5%、87.5%,2家单位被评为“2022年度全市货物源头管控守法企业”,《零距离,市民代表直击治超执法》等一批经验做法被省治超办转发推广。
强化“组织领导+治超”,指挥体系强有力
一是定期研究部署。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坚持每半年听取一次治超工作汇报,重点、解决难题,分管县领导结合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排查、矿山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等工作,深入各非煤矿山、商砼站等处调研,领题督办超限超载等方面具体问题。二是给予充分保障。在上级补助的30万元基础上,继续统筹县级财政资金近30万元,实施交通运输执法大队“四基四化”项目建设,完善治超执法装备及相关硬件设备。将治超经费纳入每年财政预算,在执法队伍、运维管理上给予大力支持。三是强化目标考核。科学制定全县治超工作目标考核方案,将每项指标量化细化,明确责任县领导及牵头单位,实行项目化、清单化调度,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和单位、个人评先评优参考依据。坚持每年开展“治超先进单位”“优秀治超员”评选活动,在全县营造“治超工作无小事、道路安全人人讲”的浓厚氛围。
强化“联勤联动+治超”,执法网络无死角
一是与其他执法部门“联勤”。由县治超办牵头协调辖区内的交通执法、公安交管、城管执法、国省道路政、乡镇综合执法、高速交警等执法力量,建立健全会商、移交、联勤工作体制机制。二是与周边县(市)“联动”。树立货物进出场“双源头”治理思维,与毗邻的信丰、龙南、安远、和平、龙川等地建立常态化联动机制,深入分析两地之间建筑施工原材料的供给需求,开辟全链条、全过程追溯追踪渠道。三是与成员单位“联合”。压实工信、水利、住建、自然资源、应急管理等部门治超责任,针对采石场、商砼站等重点场所,每月联合开展至少2次明察暗访,督促货物标载进出场,推动96辆渣土运输、混凝土运输车辆完成“轻量化”转型。四是与信用体系“联通”。梳理出一批符合界定情形的违法车辆、驾驶人和企业,纳入《严重违法超限超载运输失信当事人名单》,在相关系统上予以扣分、调整信用等级。今年以来,共出动联合执法人员2066人次,检测车辆7844辆次,处罚案件239件,交警扣分分值239分。
强化“科技应用+治超”,监管时空全天候
一是点位布局全覆盖。克服县级配套资金紧缺的困难,在全县6个主要进出入口安装了6个不停车检测称重系统,实现100%覆盖。二是数据处理讲实效。组建科技治超数据“动态清零”工作专班,按照“五个一批”要求,坚持做到数据隔天审核、短信即时发送、电话告知互为补充,点位超限率常年维持低水平,非现场执法审核率、省平台案件录入率等考核指标排在全市前列。三是运维管理零时差。采取“时刷新、日统计、随时调度”的高频模式,安排专人每小时刷新一次数据、每天统计一次各点位超限率,随时调度点位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故障,确保在24小时内得到解决。科技治超工作启动以来,6个科技治超点共检测车辆超过305万辆次,审核通过符合处罚条件的3860辆次,已立案并处罚到位的1164辆次。
强化“警示教育+治超”,宣教融合见实效
一是完善宣传阵地。高标准建成了县级交通运输执法教育警示室,凡是涉及超限超载的驾驶员、货运企业负责人,被立案查处的,一律先行观看《以案说法》警示教育片,同时要求签订承诺书,开展“说理式执法”。二是坚持开门执法。定期组织开展“执法体验周”“执法站点开放日”“大队长接待日”等活动,邀请县两代表一委员,以及源头企业负责人、经营业主、货运司机等特殊的“客人”,观摩路面执法现场、不停车称重检测点、违章处理室等场所。三是开展进门宣传。利用“路政宣传月”等契机,制作专题折页等资料,深入企业、工地、场站发放宣传,同时依靠融媒体、公众号、短视频等平台常态化宣传治超工作,形成“人人重视治超、人人支持治超、人人关心治超、人人参与治超”的共识共为。(来源:赣州市交通运输局)
原文链接:http://jt.jiangxi.gov.cn/art/2023/11/21/art_32668_468606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