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养护合作社+部门+村+护路员”赤水两河口镇探索农村公路养护新模式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4-14 作者:

 贵州省赤水市两河口镇地处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过渡地带,最高海拨1428米、最低海拨374米,地表起伏强烈。这种特殊地形导致落后的交通条件、肩挑背扛的运输方式成为制约着两河口镇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修路,成为两河口镇在脱贫攻坚中必须要打的一场硬仗。

 经过努力,到2019年年底,两河口镇共建设243条公路,列养公路里程达423.21公里,公路通达率98%,其中通村主干道里程为209.646公里,通组公路里程388.073公里,硬化及油化公路358.905公里,通组路硬化覆盖率100%。

 “要致富、先修路,修好路、要管护”,为把已建好的致富路、民心路管护好,在赤水市交通运输局的指导下,两河口镇探索出了一条“养护合作社+部门+村+护路员”的以村为片、分段落实责任的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两河口镇成立聚顺农村公路养护专业合作社,由镇与合作社签定养护合同,主要约定一是对全镇420公里农村公路进行日常养护,资金是43万元包干制;二是全镇农村公路的小修保护、水毁工程的修复通过村申报、村镇中心审核,合作社实施来进行按实结算。

 针对日常养护,合作社在各村的贫困户、边缘户中共聘请了38名护路员,护路员与合作社签定养护协议,按照每公里每月80月作为护路劳动报酬。合作社统一为护路员购买意外伤害险,并开展护路知识培训,配备必要的养护工具。护路员每周至少开展一次责任路段内路面清扫,每月开展一次边沟涵洞清理,每半年开展一次路边杂草大清理。

 部门、合作社、村也有明确的相应职能职责和考核制度:部门即镇村镇建设服务中心负责对合作社进行养护效果考核,其中10%日常养护资金是根据考核结果来发放。各村负责属地护路员的养护效果考核,护路员工资每月先发放50%,另50%根据考核结果按季度发放。年终合作社营利90%作为集体经济即作为各村的管理经费按公里分配到村,真正形成“有人养路、有钱养路、有人管路”的工作机制。

 “百业兴,路为先”,农村公路建好、养好、管好后,两河口镇抓住“四好农村路”建设契机,带动十万亩林地、百万斤冷水鱼、千亩猕猴桃、亿元旅游综合收入的“十百千亿”产业发展。2019年,两河口镇集体经济积累3040万元、实现竹产业收入3000余万元、旅游综合收入1.2亿元,真正实现了产业兴、群众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