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疆 游家乡丨最美“风景”绽放在公路上
来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运输厅 >发布时间:2023-09-17 作者:佚名
最美“风景”绽放在公路上
——记乔尔玛养护站的养护工吐尔逊江·吐拉洪
伊犁公路管理局尼勒克分局乔尔玛养护站站长吐尔逊江·吐拉洪(右)正在独库公路清理垃圾,进行路域环境卫生整治。伊犁公路管理局尼勒克分局供图
8月8日,见到伊犁公路管理局尼勒克分局乔尔玛养护站站长吐尔逊江·吐拉洪时,他刚结束一处山体洪水抢险任务。
由于8月7日下午开始的连续降雨,个别路段发生山体洪水、涵洞出现淤泥。他和同事们凌晨上路,利用气泵抽水、清淤,开排水道,避免雨水积到公路上。
“七八月份是雨季,一周可能遇到三次雷电、降雨天气,这样的天气,容易发生山体洪水、泥石流、碎落、塌方等。独库公路每天的交通量很大,必须及时处置,避免影响车辆通行。”吐尔逊江·吐拉洪说,这不仅是完成好自己的工作,更是一名天山公路人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伊犁公路管理局尼勒克分局乔尔玛养护站站长吐尔逊江·吐拉洪(左)和同事正在检修设备。伊犁公路管理局尼勒克分局供图
独库公路,最初名为天山公路,因北起北疆独山子,南达南疆库车市,所以得名“独库公路”。
1974年8月,天山公路工程全线开工。一群平均年龄仅22岁的筑路官兵,不远万里,挥别亲人,来到天山深处,一镐一犁,鏖战力战。硬生生地在“不通”的达坂上凿通了隧道,在黄羊都望而却步的达坂上修建了通途,跨越了不可逾越的山峰。
1983年8月,天山公路全线竣工。十年筑路,天山深处留下生死见证。为修筑这条公路,共有168位解放军战士牺牲,平均每3公里多就有一名战士牺牲。
为纪念修筑天山公路中英勇献身的战士,修建了天山公路纪念碑,正面镌刻着“为独库公路工程献出生命的同志永垂不朽”18个大字。以这座纪念碑为基础,在其附近修建了天山独库公路烈士陵园。
“烈士陵园就在我们养护站对面,每进去一次,思想都会受到触动。”吐尔逊江·吐拉洪说,坚定的理想信念沉积为红色基因、凝聚成天山精神一代代传承下来,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公路人在路上。
尼勒克公路管理分局管养的独库公路路段全线长49公里,共有桥梁7座,涵洞108道。乔尔玛养护站承担主要任务。为确保独库公路如期通车,每年开春,吐尔逊江·吐拉洪就会带领工人们开展道路巡查、破冰除雪作业。道路全部被雪掩埋,有时雪崩高达数十米,天地一片混沌,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路,哪里是悬崖,机械手们只能凭着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对地形的熟悉凭感觉进行作业,遇有危险路段时必须有人徒步在前面探路。
伊犁公路管理局尼勒克分局乔尔玛养护站站长吐尔逊江·吐拉洪正在进行应急抢险,排水以免路面积水。伊犁公路管理局尼勒克分局供图
“大白天除雪保通作业都非常不易,夜晚作业,更是难上加难,稍有不慎,就会连人带车滚下山崖。吐尔逊江·吐拉洪从事养护工作近25年,对沿线情况熟悉,他自己也喜欢总结、钻研,每当这个时候,他就是橙色导航标,扫雪机紧跟其后一步一步向前清雪。”尼勒克公路管理分局党组书记、副局长张月玲说。
由于地理、气象条件特殊,应急抢险不仅发生在夏日的雷电、强降雨等恶劣天气之后的独库公路上。吐尔逊江·吐拉洪和周边商户、牧民相处非常融洽,谁家遇到困难向他求助,他也总会出现。
大雪堵住了学生去往学校的路,吐尔逊江·吐拉洪驾驶铲车到第一线,开通道路,来来回回十几趟帮助输送学生;拉草的牧民被困在山里,接到求救电话,吐尔逊江·吐拉洪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处理雪崩、清理积雪,及时解救被困牧民,将草料及时送到牧场……
“我的爷爷、爸爸妈妈都是公路人。18岁工作时,我在一家运输公司做修理工,当时工资待遇很不错。但是家里人都希望我进入公路系统工作,由妈妈给我做思想工作。我见过他们的辛苦,经常不能回家,越是恶劣天气越是需要他们在路上。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能理解,他们为什么希望我和他们一样。现在理解了。”吐尔逊江·吐拉洪说,是独库公路让穿越南北疆路程缩短了近一半,让各地游客领略到了美丽新疆,让沿线农牧民增收致富,是孩子们的笑脸、牧民们的声声道谢,是心里的满足……
人在路上,路在心中。短暂交流过后,吐尔逊江·吐拉洪又上路了,进行日常巡道、路域环境整治工作。“遇到险情及时处置,没有险情就捡拾垃圾,保障游客安全通行,守护独库之美。”吐尔逊江·吐拉洪说。
(来源:乌鲁木齐市融媒体中心 掌上乌鲁木齐/乌鲁木齐晚报)
原文链接:http://jtyst.xinjiang.gov.cn/xjjtysj/mtkjt/202308/22ec12de4d3648e9bd19b050f7f38c6b.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