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铁路搭建千里绿色长廊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3-24 作者:
戈壁春来早。3月21日,南疆铁路巴楚车站附近,弥漫的风沙中,人们挥动铁锹,挖土种树,播撒下春日绿色的希望。千里铁道线上,新疆铁路“三年绿色长廊建设”正逐步推开。
“开展绿色长廊建设,是落实党中央部署要求,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传承乌铁人艰苦创业‘五种精神’,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举措。”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马玉龙表示。此次义务植树活动由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新疆分行共同组织,其中有铁路员工791名、邮储员工130名,在铁路两侧植树约3.5公里。
飞扬的尘土中,人们将一株株套着管材的梭梭种植在戈壁滩上,仔细培土,小树渐渐成行。
“今年我们首次采用无灌溉管件技术在南疆铁路风沙区段试种防护林。”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绿色长廊建设南疆工作组组长卢伟介绍,当天的植树区段在南疆铁路风沙较为严重的恰尔巴格至巴楚间,该地段地处戈壁荒滩,自然环境恶劣,种植了耐盐碱的梭梭林。虽然成长期较慢,但是生命周期长、种植成活率较高,对于增强风沙区段铁路的安全防护能力具有较大作用。
“采用管件种植技术,相当于给小树穿上了一件防护服。”南疆工作组成员申银庄说,新疆日照时间长,这种技术能够减少水分流失、防止沙石侵袭和动物啃咬,让幼苗度过成长薄弱期。
近年来,随着新疆铁路建设连线成网,管内线路已经达6839公里,80%以上的线路地处戈壁荒漠、高寒和盐碱地段。长期以来,风、沙、水害对铁路运输大动脉的畅通造成了严重影响,在铁路两侧种植防护林,能够有效提高铁路的防灾抗害能力。
早在2000年,新疆铁路就开展了“千里绿色长廊”建设。自2019年起,新疆铁路开始进行全面规划,成立了绿色长廊建设领导小组,通过细致排摸调查,形成了绿色长廊建设实施方案,在南疆铁路叶城至墨玉段试点建设了229.8公里截沙沟、253.6公里挡沙墙。今年,新疆铁路深入推进绿色长廊建设,在美丽中国建设中担当作为。
新疆铁路按照南疆、北疆、东疆三个片区,坚持“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原则,组织各单位各部门按照分工,因地制宜,明确种植品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统筹全集团公司人力资源,分片分段开展绿化建设。
新疆铁路树立 “全局一盘棋”思想,根据绿色长廊建设长远建设规划,摸清工作量,统筹做好施工机械、交通工具、零小设备的配置和调剂。结合南北疆等地区不同气候、环境特点和水源情况,做好乔木、灌木、草籽等绿化植物的种植规划,各单位安排专人负责抓好落实。
“铁路沿线地质条件复杂,北疆有水源充足地段,也有缺水地段;东疆地下水位低;南疆干旱、风沙区段多。我们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通过分片区试验,逐步积累经验,一步一步抓好落实,让绿色长廊在戈壁荒滩上站住脚。”马玉龙说,在铁路两侧种树,最重要的是供水和后期维护,新疆铁路采取一地一策的方式,抓好绿色长廊建设。
坚持补短板、强基础,新疆铁路针对2000年以来种植的1300公顷、483公里绿化林滴灌净化设备超过使用年限、绿化井水位低、绿化管网、抽水设备老化等问题,积极筹措资金,组织工务、供电、土房等部门按照分工进行维修整治,让原有绿化林恢复生机。
围绕新建绿化林项目,新疆铁路做好试点建设,在沙害地段种植耐盐碱、耐旱防护林,根据水源分布情况,按照宜草宜林的原则组织试验;积极推进既有水源利用,在有水源的车站两侧组织种植防护林,抓好新水井建设,在浇灌条件不足的地段试用先进浇灌技术,提高种植质量。
“我们坚持安全生产和绿色长廊建设两手抓、双促进,组织集团公司机关各部室人员利用周末时间种树。”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直属机关党委党群工作办公室主任达成春介绍,近期,集团公司机关部室分两批开展植树活动,共计植树约7公里。集团公司各单位也在同步开展,各部门、各单位做到谁种植、谁负责,让千里绿色长廊为铁路安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