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聚力公益 共筑爱心——湖南省宁远县茅以升公益桥—川岩桥建成通车侧记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8-02 作者:

  7月25日,对中和镇坝眼村、高子洞村两个行政村20多个自然村的孩子们来说,是一个永远难忘的日子!

  全县第一座“茅以升公益桥——川岩桥”,在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中和镇高子洞村建成投入使用。

  乡亲们多年的祈盼变成了现实!被河流阻隔的两个行政村20多个自然村终于“牵手”了;孩子们从此不用在雨季多绕行1000多米;家长和老师不必再为求学路上的不安全而担惊受怕!

  为解决山区农村儿童的过河难问题,2018年7月21日,永州市相关部门与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签约,由该基金会出资,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尚德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宁远县交通运输局等单位不忘初心使命,联合在高子洞村建设一座桥梁。

  据介绍,这是在永州市建设的第二座茅以升公益桥项目。

  

  300多孩子的快乐之路

  川岩桥长29.6 米,跨径长25.4米,单孔跨径12.7米,分两跨,桥宽为 9.2 米,为拆除重建车行桥。

  桥梁上部结构采用现浇空心板梁,下部结构采用桩柱式桥台、桩柱式桥墩,工程预算造价174万元。

  直接解决了300多名小学生和5000多名村民过河难的问题;受益人口达到27000多人,受益村庄有慕投村、库里村、坝眼村、高子洞村等,极大改善了当地生产生活环境,带动了一方经济发展。

  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理事长茅玉麟说:“此桥是由中铁二院大学设计,尚德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建代捐,永州市交通运输局和宁远县交通局的支持下建造完成的。”

  “宁远县川岩桥的建成是一个新起点,我们将继续联合尚德建设集团和中铁二院在永州市零陵区建设永州市第二座茅以升公益桥,此桥建成后,受益人数约15000人。”茅玉麟介绍。

  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健龙,交通运输部挂职干部,永州市委常委、副市长周荣峰,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理事长茅玉麟、宁远县委副书记县长唐何等为川岩桥竣工剪彩。

  

  让公益之路越走越宽

  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健龙说:“ 小桥虽小,却承载着许多厚望与使命;小桥不长,但能延伸出更加深远的意义。”

  “茅以升公益桥经历了许多困难也见证了太多感动,一座小桥可以帮助一群孩子走出山区,甚至改变一生;一座小桥可以帮助一群村民,摆脱贫困,走向小康!”郑健龙激动地说。

  交通运输部挂职干部,永州市委常委、副市长周荣峰介绍,由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发起的“茅以升公益桥”——“小桥工程”是交通系统中一个公益慈善项目。它旨在为我国边远贫困地区的少年儿童架设安全求学之桥,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学子搭建社会实践的平台。

  “天下之大务, 莫大于恤民”。周荣峰希望,社会各界充分发扬中华民族“乐善好施” 的优良传统,以茅以升基金会援建的川岩桥为新起点,在贫困地区,架起更多的爱心之桥、连心之桥,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他建议,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要与项目、产业发展相结合,走出一条“公益、项目、产业”和谐统一的发展之路。

  据介绍,“十三五”期间,交通运输部携手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结合交通运输扶贫规划,以六盘山、大别山等地区为重点,建设百座茅以升公益桥,为更多山区孩子们建设安全的上学桥,为更多群众架设致富桥、脱贫桥。

  中铁二院集团土建二院院长刘名君说,中铁二院以爱心助力扶贫,以专长促进发展,将自身优势与公益事业相结合,积极提供技术支持,为小桥工程添砖加瓦,希望将小桥工程打造成为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公益项目。

  

  埋下奉献社会的种子

  在曲折泥泞的山路走几个钟头,徒手攀上陡峭的悬崖,只身滑过简易的索道……在城里上学的孩子,很难体会山区孩子上学的艰辛!

  小桥虽小,却为孩子们铺就了一条通往未来的希望之路!

  茅以升先生曾经说:“爱孩子,就是爱祖国的明天!”川岩桥的竣工践行了茅老精神,诠释了这种大爱,用爱心筑起了交通运输行业的“希望工程”。

  高子洞村50多名小学师生参加了宁远县川岩桥竣工通车仪式,倾听了川岩桥设计施工者的主要历程,感受到了公益事业、奉献社会的真真切切!

  做过28年村干部的中和镇坝眼村会计周友利对记者说,川岩桥是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的真情奉献,是社会各界不忘初心使命的结果,他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大爱,特别是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了一颗公益社会的种子!

  周荣峰说:“川岩桥是‘功在千秋,利在万代’的民心工程,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爱心桥、连心桥。”

  “回首前尘,历历在目,崎岖多于平坦,忽深谷,忽洪涛,幸赖桥梁以渡,桥何名欤?曰奋斗。”这是茅以升晚年的幸福回忆。

  

  郑健龙院士的美好心愿

  习近平总书记说:“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扶贫必扶智”。

  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虽然我国江河上建起了一座座堪称世界一流的壮美大桥,但在边远贫困地区,还有许多孩子每天或踩着水中的石头,或溜着跨江的钢索涉水上学,有的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倡导为边远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架设一座座安全上学之桥!

  基金会成立28年来,在科技奖励、人才培养、科普教育、两岸交流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先后奖励科技杰出人才3000余人,架起了科技与交流方面一座座无形的桥梁。

  据了解,在云南、江西、陕西、重庆、宁夏、安徽、贵州等地,基金会建立了16座茅以升公益桥,解决了数千名小学生涉水上学和数万名村民过河难问题,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

  此举还引发了“蝴蝶效应”,首座茅以升公益桥建成后,重庆市彭水县人大常委会决定,开展100座人大代表“便民桥”建设任务。

  郑健龙院士希望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基金会,希望大家都来参与公益事业,“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