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新田长江大桥锚碇锚块完成首次大方量浇筑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1-13 作者:

  1月5日,经过26小时的持续浇筑,近1400立方米的混凝土注入了重庆新田长江大桥南岸左幅锚碇第一层锚块,春节前大桥还将完成右幅第一层锚块浇筑。

  新田长江大桥是重庆市以及三峡库区目前在建的最大跨径千米级悬索桥。从2019年3月开工建设以来,大桥在春年前顺利进入锚碇锚块浇筑重大节点,第一层锚块浇筑拉开了整个锚碇浇筑的序幕。

  此次浇筑的南岸锚碇基坑,呈四边对称结构,共七级边坡,总深度达65米。项目耗时4个半月,采取分层开挖,逐级防护,连续作战,先后开挖出18万立方米的土石方,总防护面积达11864平方米。

  天泵地泵高效互补

  锚碇是悬索桥的主要承载结构之一。新田长江大桥南岸锚碇为重力式锚碇,得益于周遭为岩层较好的中风化砂岩,地载力和锚固力强、摩擦系数高。经过多次精心推算和设计优化,南岸锚碇有24米锚块直接嵌入岩层。混凝土总方量只有5.2万立方米,将承载起约1.3万吨的重量。

  第一层锚块浇筑,一次性浇筑,如何将天泵、地泵实现一体化协同施工,也是一道难题。停靠在地面上,可泵管长度不能自如到达理想位置,不能和地泵相对灵活的作业方式形成高效互补。项目调用大吨位吊车,把天泵选用的37吨混凝土泵车吊装道下面。经过充分的准备就位与安全检验,吊车将泵车稳稳地吊装到指定位置。此后,天泵、地泵同时作业,夜以继日持续浇筑。

  3层冷却管破解“水化热”

  尽管已是严冬,但新田长江大桥沿线夜间最低气温为5摄氏度左右,完全满足混凝土24小时施工需要。从1公里开外的混凝土拌和站,一辆辆泵车将一斗斗搅拌充分、级配优良的高质量混凝土,不舍昼夜送达天泵、地泵指定位置。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水化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技术难题。在新田长江大桥南岸,9根多节段的钢管沿着高低起伏的山体,匍匐前行,延伸至第一层锚块4米高的浇筑范围内。以每隔1米的间距,布置成3道(层)冷却管,如同布置在锚块体内的“毛细血管”,构建起一套有效的冷却水循环系统,有效解决了大体积混凝土温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