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大广高速扩容项目打造“平安百年品质工程”盘点③ |品质隧道

来源: >发布时间:2021-10-20 作者:

  

  【平安百年品质工程】专栏

  前言

  2018年11月,交通运输部印发《“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建设研究推进方案》,启动“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建设研究,明确按照分省、分专业类别,建立“行业引导、省为主体、院校支撑、专家咨询”的“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建设研究推进机制。经过近三年的发展,全国交通运输工程“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涌现了一批基础扎实、技术智能、行业领先的示范项目。为总结“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建设成果,推动交通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中国公路学会将于近期在赣州举办“第四届全国公路平安百年品质工程论坛暨大广高速南康至龙南段扩容工程现场观摩会”。从本期开始,笔者就带领大家深入论坛举办地赣州,了解大广高速扩容工程品质管理的那些事儿……

  

  机械化标准化施工 提升隧道工程品质

  

  

  自今年3月份起,大广扩容项目施工进入三阶段,施工重点从路基土石方工程、桥梁下部构造等逐步转向隧道掘进、梁片架设和桥面系及路面工程施工。由此,随着施工阶段转序,隧道施工也进入了全新的推进阶段。

  

  大广扩容项目全线有隧道8座,分别穿越九连山、罗霄山的支脉,所经区域地形地貌复杂,生态环境保护要求高。同时,作为全省首条双向六车道的高速公路,大广扩容项目的隧道跨径大、施工难度大。进场以后,大广扩容项目建设者从实际出发,积极优化施工组织方案,创新管理举措,引进新设备、新工艺,有效推动隧道施工进展,努力成为品质隧道的创造者和谐自然的守护者。

  机械化施工打通隧道施工堵点

  由于赣南地区地形地质复杂,在大广扩容工程隧道施工过程中,突泥、冒顶、侵陷等现象时有发生,不仅给隧道安全管理带来挑战,也对施工进度和质量造成不利影响。

  

  为突破地质难题,项目建设者在前期就进行了深入的现场调查和规划,确立了“自动化减人、机械化换人”的指导思想,用全工序成套机械化施工工艺攻克隧道难点、堵点。

  武功山隧道横跨南康区浮石乡和赤土畲族乡,为分离式六车道长隧道,全长1884m。隧道进出口洞门采用端墙式洞门,洞身穿越地段以硅质板岩为主,围岩等级划分为Ⅲ、Ⅳ、Ⅴ级三个级别,整体占比为:33%、52%、15%,围岩状况较差。建设者根据地质特点,运用隧道全工序成套机械化施工,通过引进9台套智能化设备,摒弃传统工艺,采用智能三臂凿岩台车、多功能拱架安装台车、湿喷台车、自行式液压仰拱栈桥、二衬厚度预检台车、多功能防水作业台车、二次衬砌台车、智能喷淋养生台车、电缆沟槽台车等全工序成套机械化施工,有效改善了洞内作业环境,提高了施工安全系数,减少了隧道施工工人数量,减轻了工人施工强度,有效保障了复杂地形地貌条件下的隧道施工安全,得到业内同行的一致认可。据了解,与传统工艺相比,隧道全工序成套机械化施工人数只需要传统工艺的1/3,工效却提高了2倍,大大提升了隧道的施工效率。自开工建设以来,武功山隧道先后吸引了省内外80多个观摩团到现场观摩,大家纷纷表示该工艺对于应对赣南特有地质施工具有重大意义。

  在武功山隧道出口的隧道施工管理区,一座占地面积达60平米的监控大厅是武功山隧道的指挥调度中心,大厅内5个隧道施工监控员目不转睛地盯着监控大屏上的数据波动变化,时不时在手中的表格中记录下相应变化的数据。据大广扩容项目A6标安全总监毛雪峰介绍,为了强化隧道内施工安全管理,施工单位中交二公局第六工程有限公司在隧道内安装了人员定位系统、环境检测系统、人脸识别、全天候视频监控系统,通过运用互联协同、PMS管理系统、二维码应用等技术对工程项目进行深化设计和施工模拟,建立了互联协同、智能生产、科学管理的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平台,对隧道洞内人员、设备、环境进行实时监测,统一调度,实现了工程管理与施工现场的深度融合,提高可交互的明确性、灵活性、效率和响应速度。

  垂直管理实现班组精准调度

  班组管理历来是隧道施工过程中管理的难点,特别是遇到地质复杂、施工难以推进的情况下,班组与施工单位之间的博弈经常会造成隧道施工停滞不前。为了避免产生这一现象,大广扩容项目在施工单位进场之后,根据隧道施工情况,及时调整管理体系,要求施工单位创新班组管理方式,强化对施工班组的管控力度。

  在大广扩容项目歧岭隧道,施工单位中铁二十一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采取隧道施工班组垂直管理方案,由项目部聘请工人,采取架子队管理模式,对工人直接进行管理和调度。根据现场施工需要,组织工人进行隧道施工系统性培训,推进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型。在施工过程中,项目办积极落实“班组作业标准化”管理,推行“班组首件认可制”,要求班组进行首件生产,不合格则重新进行首件,确保施工标准符合施工技术规范,提升隧道施工质量。

  

  在项目部+架子队的管理模式当中,架子队在项目部的直接指导下组织施工,工人工资由项目部发放,项目部可有效掌控项目的安全、质量、工期与成本。

  据大广扩容项目相关施工单位负责人介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工艺、设备的进步,“自动化换人、机械化减人”已经成为隧道施工发展的趋势,通过架子队管理模式,不仅可实现工序有序衔接,使工程管理井井有条,同时对培养专业化隧道施工队伍,发挥隧道建设专业队伍优势,确保隧道施工安全、质量和进度均大有助力。

  

  标准化施工助力隧道施工提质增效

  

  为全力推进“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建设,大广扩容工程全线实施了大临设施标准化建设,所有大临设施采取封闭式场站管理,不仅改善了工人的作业环境,也有利于施工规范化的实施。进入隧道施工阶段,各参建单位根据隧道安全质量要求,严格遵守不良地质地段“短进尺、多循环、弱爆破、强支护、快衬砌、勤量测”原则,采取多项措施保障隧道的施工安全,保护隧道施工区域内的生态环境。

  在隧道施工中,为了提升施工标准化水平,大广扩容项目在隧道采用成套机械化设备的基础上,自主研发了拱架安装保护装置、钢拱架吊装模具、钢拱架钢板连接卡具等装置,既提高了施工质量和作业功效,又保障了施工人员的安全。在C5标社官坝隧道的施工现场,为了保障隧道内电缆沟线性平顺,该标推广应用整体式沟槽模板台车施工工艺,通过采用封闭式箱体结构,实现整体快速施工,内置附着式振捣器振捣,保证了沟槽质量;同时,配置液压系统,实现了模板精确定位,提高了电缆沟施工质量和效率。此外,在社官坝隧道钢筋加工厂,引进了滚焊机、等离子切割机、智能钢筋网片焊接机器人等设备,实现了钢筋加工的流水线作业,有效提高了隧道钢筋件的加工精度和效率。

  

  保护生态环境是品质工程创建题中应有之义。大岭下隧道是B3标重点难点工程,隧道IV、V级围岩比例达80%,为中风化粉质砂岩,围岩情况较差。在隧道开挖施工时,B3标紧扣“最小的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生态施工理念,采取削竹式洞口,尽量减少施工对山体的扰动。同时,坚持带绿施工,一边开挖一边绿化,实现了隧道顺利进洞,洞口基本绿化到位。在施工组织中,该标充分听取项目环保管家的意见,对隧道洞渣进行生态化处理,将强度达标、质量合格的洞渣通过加工后,提供给附近的路面标使用;对强度达不到路面施工质量要求的洞渣,全部用于周边施工区域软基换填,减少了洞渣调运带来的能源消耗,也减少了路基填筑的施工成本,实现了施工效益和环保效益的双丰收。

  在大广扩容项目办的精心组织和科学调度下,目前,全线8座隧道有5座已经成功贯通,其他隧道正在有序推进,为项目后续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肖扬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