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强化路警联合推进科技治超成效明显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9-18 作者:
南昌市坚持“依法治超、源头治超、智慧治超、综合治超、铁腕治超、精准治超”工作原则,强化路警联合,推进科技治超,通过采用不停车非现场执法,货运车辆超限超载率降至2%以内,社会、群众对科技治超工作的关注度和知晓率显著提升,对违法超限超载运输震慑作用逐步显现。
一是全市统筹“一盘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治超工作,连续五年将其纳入全市重大重点工作部署。省市领导多次对科技治超工作批示调度。南昌市学习借鉴先进省市的做法,制定出台《关于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开展公路科技治超工作的通知》《南昌市科技信息化手段推进治超工作方案》等文件,明确了公路、交通、交管、公安等部门的职责及工作流程,推行科技治超联合执法,交警处罚联战联动工作机制。通过全市统一启动治超非现场执法、统一执行处罚标准、统一执法流程,实现了从传统治超向科技治超的跨越,减少了现场执法中的突出矛盾,有效提高了治超工作效率,解决了执法覆盖面不广、执法人员不足、夜间执法难度大等问题。
二是治超规划“一张图”。全市目前仅有2家经省政府批复成立的固定治超站,难以满足治超全覆盖的工作需要。为此,南昌市克服固定治超站不足的困难,借助全省不停车检测点建设的契机,结合城市出入口、重点路段的实际,在全市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统筹规划了21个不停车检测点,基本实现了全市普通国省干线公路重点路段“全覆盖”的预期目标。2020年该市投入2400万元建成了第一批10个不停车检测点,并已全部启用。
三是数据传递“一张网”。2020年市治超数据已成功对接省级治超平台、市公安交警平台;拟定了智慧治超综合监管服务平台项目建议书;启动了源头治超信息监控平台建设,全市33家重点源头企业智能称重、视频监控设备全部安装到位,部分企业已接入省级平台。解决了一个部门一张网、数据重复收集录入造成的“条块壁垒”“数据孤岛”,逐步实现治超工作信息跨县区、跨部门、跨层级共享开放。目前,南昌市正在开展“城市大脑”治超治限场景建设工作,拟通过建设南昌市货运车辆超限超载监管平台,将市交通运输局、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公安局、交管局、城管局等相关数据一并接入南昌市数据共享与开放一体化平台,并与市公安局公共安全体系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形成联动联治机制,有效提高治超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四是路警协作“一条心”。公路部门与公安交管部门从证据收集、立案调查、送达违法行为通知书、下达处罚决定书全过程探索非现场联合执法,联合印发《关于对不停车检测点检测的违法超限超载货车查扣后进移交处理的通知》,明确该市不停车检测点检测的违法超限超载货车查扣后移交流程。目前,公路部门负责证据收集。县区治超站点每天采集、初核不停车检测电子抓拍系统数据和车辆证据,电话通知货运司机来接受处理;逾期7天未接受处理的本市车辆信息,各县区治超办推送所属县(区)交警大队。公安交管部门负责处罚。逾期未接受处理的车辆公安交管部门将其纳入缉查布控系统,组织路面查缉,同时车辆及车辆驾驶人纳入黑名单管理;对逾期不来接受处理的外地车辆,市公安交管局将信息抄告车辆所属地交警部门予以协查。启动治超非现场联合执法以来,部分货运车辆为了规避不停车检测系统的抓拍,采取遮挡污损号牌、逆行、越线、首尾相连等方式逃避处罚。为此,公路和公安交管部门积极应对,在单幅设计的不停车检测点增设逆行抓拍系统,对越线行驶行为实行抓拍处罚、不定期联合开展专项行动。自2020年7月6日正式非现场执法以来,全市10个不停车检测点累计抓拍违法车辆35447辆,当事人接受处罚2651人次;市公安交管部门非现场录入处理故意遮挡、污损号牌等违法行为547起(扣12分并降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