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不止漂流》海洋环保艺术装置在中国航海博物馆展出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8-30 作者:
8月20日起,海洋环保艺术装置《不止漂流》在中国航海博物馆一楼北大厅内展出,以情感共鸣的艺术表达方式,呼吁社会公众注重垃圾分类,提高海洋环保意识。
“全民参与,集体创作”“采用真实的垃圾作为创作材料”是这个艺术装置两个独特的标签。它以深蓝色为主色调,模拟浩瀚无际的海面,海面上漂浮着被人丢弃的小黄鸭、塑料瓶、泡沫塑料等各种海洋垃圾,艺术化展现了被处置不当的生活垃圾,最终漂流入海的场景。

出现在艺术装置上的垃圾是通过4位“海洋发声者”线下搜集和网络线上征集而来,重达20公斤。8月上旬,挪威驻沪领事馆总领事尹克婷在挪威领事馆内开展垃圾置换活动,用环保袋与员工置换了塑料袋、塑料瓶等垃圾;著名艺术家吕忠平走进海滩捡拾海岸垃圾,身体力行向海边的游客传达“清洁海洋垃圾,从我做起”;自由潜水运动员王奥林在新天地街头向路人置换垃圾,收集了许多一次性吸管、奶茶塑料杯、塑料袋等;探险家豆豆在中国航海博物馆内开展海洋环保课堂并向小朋友教授垃圾分类知识,小朋友从家中带来的各种垃圾被准确无误的放进了4个垃圾分类桶内。
为搜集到更多的展示垃圾,中海博线上发起“有故事的垃圾”征集活动,成功收集到潜水员在东南亚海域从海底收集的海洋垃圾,还有探险家从珠峰上发现带回的垃圾。而向公众收集而来的20公斤垃圾如何处理?据介绍,经过专业消毒去味处理后,由“海洋发声者”、大学生、小朋友、社会企业志愿者等,在当代艺术家吴琼的指导下,共同于中国航海博物馆现场进行集体创作,完成了艺术装置的搭建,最终呈现于观众面前。
今年8月至10月底,中海博策划推出3070 航海季”主题活动,聚焦于“海洋垃圾与生活垃圾”的主题,以海洋环保艺术装置的集体创作与展示为基础,揭示人与海洋、海洋垃圾与生活垃圾之间的关系,号召更多人关注海洋环境及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后续还将发布《不止漂流》海洋环保艺术装置从无到有的影像记录,通过线上传播产生更大、更广泛的宣传效应。十一黄金周期间,还将推出更多海洋环保与垃圾分类相关的工作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