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细琢景中景 齐心同筑品质路——祁婺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创建平安百年品质工程纪实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8-12 作者:
经过一年多来的建设,祁婺高速公路已具雏形,犹如一条腾空欲飞的巨龙横亘在婺源醉人的青山绿水间,成为这片全域AAA级景区的景中之景。
自开工以来,祁婺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紧紧围绕“优质耐久、安全舒适、经济环保、社会认可”的品质工程创建目标,不断创新建设理念、管理举措、施工工艺,着力推进品质工程建设。谈到创建平安百年品质工程,祁婺项目办党委书记、主任习明星信心满满地打开话匣子,他说:“祁婺项目建设里程虽然不长,只有40.747公里,但建设中的困难不少,首先是桥隧占比高、斜坡高墩多、技术难度大;其次是地形地质复杂、路线线位高、组织难度大;特别是生态敏感点多,旅游景点密布,环保要求高。如果项目前期不把目标定位拔高,不融合更多先进的建设理念和管理理念,那么在后续项目推进中肯定会遇到重重困难,创建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理念为先,文化助力,目标直指高端前沿
项目前期策划阶段,祁婺高速公路便根据沿线旅游资源、主线结构物分布情况等,将“生态优先、绿色建造、文明施工,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抬头看齐、带头示范、埋头实干,永临结合、交旅融合、转型发展”作为项目建设理念,并在招标阶段,将相关建设理念写进了合同文件有关条款。
在祁婺项目文化策划时,高处立意,提炼出“齐心、务实,建品质祁婺”建设愿景,树立了“智慧高效、安全耐久、绿色生态”总体目标,提出了“践初心、勤学习、敢担当、守底线”管理团队总要求。项目管理总体目标高标立竿——在智慧高效方面,目标定位为江西省交通运输厅BIM示范、BIM奖、信息化管理与智慧工地;在安全耐久方面,目标定位为平安工地、品质工程、杜鹃花奖、李春奖;在绿色生态方面,目标定位为绿色公路、美丽旅游路、生态交通示范路。
祁婺项目办常务副主任戴程琳介绍,项目施工便道、场站在建设过程中全面推行永临结合、文化融合,项目施工便道与地方“四好农村路”相结合(12km/1条),与规划的乡村道路相结合(6.3km/14条),实现了路地共赢;所有大临设施建设全部采用“徽派式”建筑或涂装,与地方特色文化相结合,使临建成为风景;将临建与地方规划用地和旅游资源相结合,如:A1标经理部将作为沱川乡旅游宾馆永久保留,A2标经理部场地按清华镇新农村规划进行平整,项目VR安全体验馆与服务区规划设计相结合,安全体验馆将成为服务区徽派文化展示馆,实现场馆和VR设备的全价值利用。
在秉承“绿色发展+旅游文化”理念方面,祁婺项目扎实推进绿色工地建设,着力打造生态文明示范项目。全面落实“一桥即是一景,一路即是一观”的建设标准,沿线纵、横向便道边坡全部挂网喷播,沿线桥梁施工全部绿色+企业文化墙围挡,针对清表土与地方乡镇签订协议,将荒地改造成高产茶园种植地,减少了弃土,造福了地方。施工单位两区三场全部配置污水处理设备、PM2.5环境监测成套系统、脉冲除尘装置等,保证除尘降噪,用先进技术设备将环境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对标标杆,学抄赶超,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管理中,祁婺紧盯行业标杆,将“找标准、学标准、抄标准、超标准”作为创建品质工程的有效途径。先后20余次组织项目管理人员到浙江、广东等品质工程创建先进省份,及省内的萍莲、大广、信江航电枢纽等先进项目观摩学习,借鉴他们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成熟做法,结合自身实际进行提炼,形成“祁婺标准”。
为突出专业化优势,祁婺项目还引进了安全咨询、BIM应用开发、信息化管理等三个管理团队。BIM技术作为可视化智能建造的技术基础,在祁婺项目建设过程起到了尤为关键的作用。通过建立场景模型、临建模型和机械设备模型等,利用可视化技术可以直观地展示项目的地理坐标、临建选址、布局方案,以及与周边环境的融合,指导临建前期规划、场地精准布置,并根据临建施工组织方案,提前进行虚拟施工部署、资源调配和进度管控动态演示,清晰地表达管理人员的各种需求,一次性生成最优方案。
祁婺项目全线隧道累计7067延长米,全线超过30米高墩60根,有60米跨度钢混叠合梁,具有典型的崇山峻岭建设施工工程特点。BIM可视化表达形象、高效地传递关于质量安全的工艺工序信息,方便施工人员提前了解施工方案、熟悉工序流程,掌握工艺难点等,起到施工指导作用。同时,BIM可视化技术结合信息化平台,能定期进行全线无人机航测,及时获得施工现场影像资料,利用BIM+GIS软件比对前后工地场景模型,形成多维度进度管控,实现项目办各业务部门协同统一管理。
2020年10月,在第三届BIM在交通领域推广应用技术交流暨交通BIM协同创新共同体成立大会上,祁婺项目BIM技术应用荣获三等奖。
——创新驱动,匠心匠行,品质路上阔步前行
按照江西省交通运输厅质监局关于《江西省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深化品质工程创建工作要求》(赣交质监督字〔2019〕32号文件),项目前期便围绕祁婺高速创建品质工程进行广泛征求意见和讨论。最终,立足“小”字做文章,在项目管理中盯小抓细,以小见大,把每一个施工点打造成标准化工点作为创建品质工程的突破口,逐渐形成以点带面的效果。
2019年9月中旬,《赣皖界至婺源高速公路工点标准化实施方案(试行)》编制完成,在该方案得到省质监局的认可后,项目办对标对表《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交通强省建设实施意见》和交通运输部《“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建设研究推进方案》等要求,编写印发了《赣皖界至婺源高速公路标准化建设图册》。
为了不让“老习惯、坏毛病”,以及施工单位基于成本、进度控制等方面考虑而产生消极排斥思想,2020年4月22日,在各土建施工单位进场后,便组织召开祁婺高速公路《工点标准化实施方案》宣贯会,并成立了工点标准化实施领导小组督导措施落实。
祁婺项目以工点标准化为抓手促进品质工程建设实现了目标和行动的统一,实实在在地将品质工程创建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在2020年度全省公路水运在建项目“平安工地”考核评比中荣获第一名。
“推行工点标准化管理仅仅是祁婺项目以创新为驱动,创建平安百年品质工程的举措之一,其实在管理模式、工艺工法、设施设备等方面的创新还有很多。”祁婺项目办常务副主任戴程琳介绍。
在管理模式上,充分发挥“代建+监理一体化”建设管理模式优势。在工艺工法上,先后创新应用了边坡液压夯等20余项“微创新”。在管理手段上,在隧道中实现AI人脸识别、智能视频监控等智慧管理,并在日常监理中运用北斗基站和专用新设备,校核施工单位的GPS测量放样,做到判断精准、快速高效。
2020年12月3日,全省平安百年品质工程推进会在祁婺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召开,200余名与会人员与会观摩了黄余源大桥、龙腾服务区、横坑钢筋加工厂、新亭特大桥及月岭隧道5个施工作业点的桥梁工点标准化、BIM技术应用、VR体验馆永临结合、全封闭式拌和站品质临建、小型构件场、狭窄的地形桥梁施工规划、高墩爬模工艺、高墩作业安全、隧道零开挖进洞、九台套组合施工等内容,观看了祁婺项目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创建宣传片。
——党建引领,建功祁婺,项目一线群雁齐飞
在祁婺项目建设工地上,处处插着猎猎迎风的党旗,一个个重点控制性工程、艰难险阻处都竖立着一座座“建功祁婺”党员示范点雕塑,“红马甲”们在工地上流动。
2020年9月,祁婺项目办党委印发了《赣皖界至婺源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办党员“领头雁”活动实施方案》(赣高速祁婺办党字〔2020〕7号文件),具体部署贯穿三年建设期全过程。采取项目办各级“领头雁”与施工标段各级“领头雁”进度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相结合,起到了“1+N”(1名党员+N位建设者)的雁阵效应。
2020年7月上旬,婺源境内发生百年一遇的洪灾,全体党员干部闻“汛”而动、群策群力,在力保项目抗洪抢险的同时,积极调配人员、机械设备帮助沿线村镇修复道路、清理道路塌方30余处,修复冲毁道路4条(共计800余米),彰显了党员干部的社会担当,受到了地方政府和群众的高度评价。2021年1月,祁婺高速婺源隧道出口正在施工作业的班组,发现不远处的山上发生大火,在班组长的带领下,30余名作业工人放下手中工作,携带灭火器材,历时3个多小时扑灭了山火,充分展示了祁婺项目的团队“践初心、敢担当”的真实写照。
祁婺项目办党委将“建功祁婺”与党史学习教育有效结合,先后应用20余项微创新。A2标专门为党员单洋洋建立了“劳模试验室”,测试处党员汪军带领全处人员深入开展了桩基创优活动,将项目Ⅰ类桩的比例提升到92.7%,实现了九成优品的新突破……
2021年6月26日,在祁婺项目开展的“建功祁婺、初心向党”建党百年庆祝活动中,A1标党员“领头雁”王建海被评为优秀“洞长”,A3标党员“领头雁”被评为优秀“工匠小分队”队长,A1标侯红涛、A2标张洪成、A2标二工区汪勃、A3标王鹏涛和项目办BIM信息化办公室刘安等党员“领头雁”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广大党员和全体参建者以攻坚的状态、攀登的精神、实干的作风,为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凝心聚力、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