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庄大道流光彩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7-09 作者:
今年“五一”假期,《河南日报》连续推出5个特刊,围绕红色记忆、大美河南、黄河文化、改革发展、全面小康等主题,展现高速公路发展给当地群众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展开这几个版,仿佛打开一份五彩斑斓的时代画卷,“沿着高速看河南”主题宣传活动由此掀起一个小高潮。
1994年,连霍高速开封至郑州段建成通车,河南实现高速公路“零”的突破;2001年,我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000公里;2006年至2013年,河南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连续八年位居全国第一;截至2020年年底,我省高速路网通车总里程达到7100公里,形成以郑州为中心,辐射所有省辖市、济源示范区的3小时高速公路交通圈。
俯瞰中原大地,一条条高速公路犹如一条条活力四射的“生命线”“经济线”,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装上了奔跑的轮子”。
1991年3月25日,河南第一条高速公路——连霍高速开封至郑州段开工那天,没有鲜花、没有贵宾、没有任何仪式。现场只有几台隆隆作响的推土机、装载机和热情高涨的施工人员。
“那是一段白手起家的创业史,就像在一张白纸上划出了第一笔。”省交通运输厅退休干部张怀忠回忆道,其实,那时候没有人真正了解高速公路,只能边干边学。
“如今,高速公路已经成为河南一张亮丽的名片。我是河南公路人,能为河南高速建设和运营出一份力,感到非常自豪。”张怀忠说。
走进位于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河南高速公路科普馆,地台上摆放着各种老仪器、老设备。“这些都是我们到各个高速公路设计、建设、管理单位搜集来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来自公路学院的游江涛是科普馆建设负责人,他介绍,“比如这台1966年的镜式引申仪,是测量式样变形用的;这个1979年的台秤,虽然不金贵,但它参加过很多条高速公路的建设,我们认为它是‘功臣’。”
“现在已经没有这种又笨又简单的仪器,新型的无人机,搭载摄像头,就可以完全取代传统的测量技术。”游江涛对记者说。
“最美的风景在路上”“流动的中原活力四射”“真心为家乡感到骄傲”……“沿着高速看河南”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以来,不少媒体记者感慨,透过高速公路这扇窗口,看到了神州大地的沧桑巨变,看到了亿万人民的幸福生活,也看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
一条条高速公路,勾勒出一道道迷人的风景线。在三门峡,连霍高速、栾卢高速、三淅高速、渑垣高速等纵横过境,带来的不仅是交通便捷,更有黄河新颜——昔日废弃矿坑杂乱无章的黄河之滨,如今已是万亩梯田美如画,绿水青山相映衬。
一条条高速公路,为乡村振兴、民生改善提供了坚实保障。在新安县正村镇北沟村,“大河田园”沟域经济示范项目的保安王一金说:“以前这里就是破山沟,只有一条小土路,生活出行都不方便。现在成了旅游景点,我们不离家就能打工赚钱。”近年来,许多贫困县通了高速公路,曾经的“山里山外两重天”得以彻底改变。
一条条高速公路,为经济行稳致远注入了持久动力。在鹤壁,位于东区的5G产业园已有京东、阿里、华为、航天宏图、360等19家企业签约入驻。“老城在京港澳高速以西,正在建设的东区在东路,未来京港澳高速这条交通大动脉就成鹤壁‘城中路’了。”东区建设发展中心副主任杨锐说,未来东区将成为创新驱动、聚智引领、环网相扣、智慧运营的现代化城区。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即将到来之际,我省高速公路“13445”工程正在加紧建设,各地建设者们正埋头苦干、奋勇争先。到2025年年底,我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0000公里以上,新增通车里程3000公里以上,完成投资4000亿元以上,力争通车里程居全国第四位、路网密度居全国第五位。
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网,川流不息的车流、人流和物流,必将书写中原经济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