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南涧虎街, 古道悠悠余韵长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6-11 作者:

  大理南涧的虎街,我听闻已久,却从未亲临。汽车绕过一段又一段弯弯曲曲的山路,真真切切地站在了虎街的石板路上,我这才知道,原来虎街并不是一条街,而是一个由马蹄踏出来的古镇。

  灿烂的阳光下,路边的商铺门窗紧闭,几位老人悠闲地坐在门前的草墩上唠嗑,时光变得温顺柔和。现在的虎街,是茶马古道繁盛时期的重要驿站。当年,普洱、景东沿线的茶商、烟商和大理、丽江等地的盐商、碱商及丝绸商在此相遇歇脚,虎街渐渐成了茶马古道上的一个繁华小镇,成了古时“走夷方”的重要驿站之一,也成了驿站中最好的梦乡。

  在唐朝时期,虎街就有彝族先民居住了,但人数不多。到明清的时候,南京、江西、浙江等地的商人经常往来于茶马古道,并在虎街歇脚,慢慢在此定居。迁来的李、陈、沈、席等八姓人带来了中原文化,推崇儒家忠孝仁德精神。随着人口增多,村子慢慢扩大,这个山村逐渐繁华和热闹起来,最终形成了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重要古镇和集市。

  今天,虽然马帮的身影已远,但在古老商业文明影响下的虎街,依然是南涧县境内做生意最多的村镇之一。

  沿着青石板路往前走,历史的沧桑深深印刻在古道的石板上,马帮文化的印记随处可见。石板路边的一口井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井上有亭,亭上悬匾,上书“鸟乘风飞”,再看下面的石刻,一个威猛的虎头下面有“玉觉井”三个字。沿着井旁的小巷往里走,是一个没有人的老院子,院子里还有一井,井水清澈见底,立有石碑,上刻“鱼得水逝”,边上的石条上摆放着一只干净的胶皮桶,显然,这井水一直在供人们使用。看了两副字,不解其意,回来查阅资料才得知,语出国学古籍经典《菜根谭》,原句为:“鱼得水逝而相忘乎水,鸟乘风飞而不知有风。识此可以超物累,可以乐天机。”反复琢磨,猛然顿悟,是啊,山无言,水有声,树无语,风有声,阴与阳,水与山,天地间与大自然对话,让自己的人生更加恬淡,生活更加多彩,只有超然置身于物欲的诱惑之外,才能生活得云淡风轻,获得人生的真正乐趣。

  水井背靠一个斜坡,斜坡上有一个小小的石塔,塔分两层,斑驳的印记,似乎在诉说着历史的故事。据说,这是一个山坡上的村庄,旧时用水困难,所以当地的村民就建了这个塔,有锁住水源的寓意。

  村尾亦有井,在我们围观的时候,一个来打水的老爷子和我们主动搭话,介绍这井水冬暖夏凉,水质一流。清冽的泉水从水井的石缝里缓缓流出,我忍不住拿起摆在石板盖上的瓢,咕咚咕咚喝了一饱,一股甘甜、清凉的滋味在口中回味不已,久违的童年味道弥漫开来。

  走在返回的石板路上,那份历史的厚重感,就在老宅的大门,就在斑驳的木窗棂,就在那些脱落了墙皮的拐角,还有被岁月磨得圆滑的石台阶上……狭窄的小巷和破旧的院落,就像那饱经沧桑的守望者,见证着一个时代的兴衰与繁荣。

  这样的怀想被扑面而至的山林气息打断,而“人”字屋脊下的墙壁上蓦然涌现的虎头图画活生生窜入镜头之中。于是,虎街如同活了过来,仿佛看见,真的有一只老虎,在高山之巅的云雾之间,徘徊远去,时而短暂地回头一瞥。

  夕阳西下,告别虎街,一次次回望,虎街依旧静卧于郁郁葱葱的树木之中,山风阵阵,古道依旧绵延,伸向远方……

  期待,在一个阴雨连绵的日子里,撑着一把油纸伞,闻着无量山的茶香,看雨滴冲洗过的马蹄印,听雨打芭蕉叶的声音……